显示全文
新生儿常见的7种皮肤病 如何护理和预防?
爱帝宫 2017-01-09 11:00:29 人气:5473
宝宝脱离母体和羊水浸泡后,来到了干燥的世界。由于其皮肤娇嫩,皮下血管丰富,角质层发育不完善,很容易受到空气、衣物、洗澡用品等外界的刺激,引发各类皮肤病。因此,宝宝的皮肤病的预防和护理就显得很重要。以下是爱帝宫月子会所为大家总结的小儿常见七种皮肤病。
一、新生儿红斑
症状:新生儿身上长红斑多出现在面部、四肢、躯干部,可单个出现,也可融合成片,数小时后就消退,也可能不断的出现新疹。红斑中心或周围可能出现1~2毫米大小的黄白色丘疹,触摸起来硬硬的,有时也有少数小脓疱。
病因:可能为胃肠道吸收某种致敏物质或皮肤接触致敏物质引起。
状态:宝宝一般情况良好,精神正常,不发热,吃奶没有异常。
护理:多见于初生2~3天的新生儿,不需要治疗。5天后就减少,红斑消失后往往出现有短暂的皮肤脱皮。
二、新生儿粟粒疹
症状:一般多发于婴儿的额头、面颊、下颌和鼻子等部位,有1~2毫米大小的黄白色丘疹,表面光滑呈球状,其顶端尖圆,上覆极薄表皮。
病因:由皮脂腺堆积形成,可自行消退。
状态:不疼不痒,无不良反应。
护理:不需要治疗。大约1-3个月左右消退。需要注意的是,不要挤压患处或者随意宝涂抹膏药,以防引起皮肤感染。
三、新生儿痤疮
症状:发生在3个月~2周岁,男婴略多于女婴。皮损开始为散在性黑头粉刺,少数可发生丘疹和脓疱,偶有结节或囊肿。多发生于两颊,亦可累及额部及颏部。
病因:宝宝在出生前从母体获得了过多的雄性激素,出生后会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。宝宝的面部皮脂腺发达,分泌过多的皮脂会淤积在毛囊内,致使皮肤形成粉刺样毛囊性丘疹,表现出来就像"青春痘"一样。
护理:症状轻者一般不需治疗,几周后便可自痊。症状较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,给予消炎、抗感染治疗。
四、毛囊炎
症状:毛囊炎多发生在头皮部,起初毛囊口出现一坚实的红丘疹或小脓疮,以后很快形成米粒大小的脓疱,中央有毛发穿过。脓疱破裂,脓液外溢,干燥后形成痂,如病变部位较深,破坏了毛根,就会形成永久性的脱发。
状态:宝宝会有不安、自觉疼痛。
护理:在毛囊炎处可擦1%碘伏、0.5%的新霉素软膏或百多邦。若毛囊炎较广泛,还需加用抗菌素治疗。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。注意室内通风、凉爽。
五、脓疱病
症状:多发于新生儿,小婴儿。多发部位是脸上、胸背部、四肢或皮肤褶皱处,出现很小的丘疹,丘疹迅速长大成黄豆大小的大疱,里面充满黄色或浑浊的液体。脓疱高于皮肤表面,周围微微发红,破裂后露出红色糜烂面,伴有臭味。液体流出之后水疱表面结痂,周围则出现新的脓点。患病较轻的宝宝,长疱的面积比较小,并且不再发生新疮;而较重的则不断出现新疮。若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即可并发周围淋巴腺炎、败血症及急性肾炎等。
病因:脓疱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皮肤病,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。大多数孩子身上都带有这类细菌,一旦皮肤破损,细菌就会侵入而发病。夏季多见。
状态:宝宝会感到瘙痒和疼痛,病重时可能伴有发热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。
护理:应立即就医。脓疱疮面积小且没有全身症状的患儿,可以用红霉素软膏、百多邦涂抹。脓疱疮面积大的患儿要隔离在家,并需使用抗生素。因此病传染性强,应注意隔离,并对宝宝的衣物和房间进行消毒。妈妈、保姆等密切接触者要剪短指甲,护理前必须洗手并戴口罩。为了预防这种病,需注意给宝宝勤洗澡勤换衣,避免衣物摩擦损伤皮肤。同时注意患儿的饮食,吃易消化、少油腻、少刺激性的食物,少吃糖类和带鱼等“发物”;另外要保证婴幼儿大便畅通。
六、脂溢性皮炎
症状:一般是多发于新生儿或小婴儿的两颊、头皮、耳朵后侧、眉毛等处出现似油垢的黄色硬痂,严重时身体也会结痂,皮肤红肿。
病因:可能与皮脂腺分泌过多有关。
状态:宝宝会感到很痒,不舒服。
护理:洗澡前在宝宝头上先涂点消毒植物油,待痂皮软化后再轻轻擦洗,此时头发通常也会跟着脱落。两颊和耳后常用温水清洗,痂皮如已松动可用手轻轻剥掉。若结痂严重,就需要带宝宝上医院就诊。
七、接触性皮炎
宝宝皮肤接触到芒果、漆树等,容易导致接触性皮炎。此外,孩子的小屁股长期在尿布或纸尿裤里,容易引起尿布疹(这也是接触性皮炎的一种)。
症状:接触部位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,瘙痒剧烈,严重的会出现密集小水疱。
护理:皮炎轻的可以用盐水或冰水湿敷,或外涂专用的婴儿湿疹膏。如果控制不好,潮红不能缓解甚至加重、发生糜烂则需及时到医院处理。婴幼儿应勤换尿布,每次更换时用温清水轻轻擦拭宝宝的小屁股,待干后,再涂上一层护臀霜,有一定的阻隔、保护作用。找到引起过敏的因素,避免再次接触,是减少和预防湿疹皮炎最好的办法。